易彩堂计划群-易彩堂玩法
7月18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西中学的吉约克布莫,和他的39名同学一起出发,开始了一次很不一样的出行。他们中很多人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离开四川大凉山,飞行近2000公里,去到上海。外面的世界很大,这个暑假他们看到了。
作为这次活动的承办机构,乡村笔记和携程度假农庄团队,对这次活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齐备的行装,充实的体验和互动,带领孩子们在上海携程总部进行了一场关于旅行和旅游行业的交流活动。
18日14点,在携程总部,来自携程旅游产品设计、运营、携程度假农庄、客服的4位不同岗位的优秀员工,为大凉山的孩子们打开了关于旅行和旅游行业的新世界大门,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乡村,为孩子们展示了关于旅行的知识,以及关于旅游行业工作的精彩内容。
“来到城市,让我了解到很多职业,改变了自己很多想法,对自己的未来职业也有了更好的想法,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突破那些不可能。”吉约克布莫在离开上海前有了很多感受。
来自农村的孩子,往往更懂得努力的意义,而他们更需要的是跳出大山的视野,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上海携程,孩子们集体拍照留念
在活动当天,携程集团副总裁、携程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李珍妮,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携程总部,同时了解了旅游行业发展知识,现场还邀请了4位携程员工向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他们有的来自乡村,有的从国企离职因为热爱从事了旅游工作,有的从一个没有收入的背包客到携程旅游产品设计师。每个分享都吸引了孩子们的无穷好奇,纷纷追问关于“旅行的价值”、“工作和旅行”、“如何将热爱与职业结合”等等问题,现场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反馈,多位孩子表示,这是他们旅程中最难忘的一天了。
携程员工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
“这次交流给我感受最多的就是温暖吧,和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感到心弦一次次被拨响,就像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轻轻的,柔柔的,而我因此也想用我轻柔的双手,去触碰其它的云,在阳光下,暖暖的。”来自甘洛中学的蒋郑赫表示。
孩子们和携程员工互动交流
“城市职旅”是面向乡村孩子的一项职业生涯公益教育项目。旨在让更多处于困境下的初高中生可以通过城市和不同职业的参观和交流,看见自己的职业未来,体验一场关于城市、关于职业的人生规划课。此次活动,带领了来自四川大凉山越西中学、甘洛中学、德阳万福中学的40个孩子,他们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开阔眼界走出大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创立至今,乡村笔记共带领了超4000多位城市青少年,以及200多个亲子家庭去到乡村,同时通过“城市职旅”带领了近千名乡村孩子来到城市开拓眼界。作为合作伙伴,携程与乡村笔记在过去几年围绕乡村振兴曾有过多次合作,例如:2021年4月,由“乡村笔记”与携程独家合作的乡村游学项目在携程游学频道上线;2022年6月开始,乡村笔记也开始着手在全国各地的携程度假农庄落地特色活动,设计配套的亲子活动及课程,让来自城市里的客人真正体会到乡村的精神内核。
据了解,携程自2021年发布“乡村旅游振兴”战略以来,一直致力于围绕“携程度假农庄”帮助乡村实现旅游振兴,目前23家携程度假农庄已在国内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地。为当地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此外,以携程度假农庄为中心,拉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依靠旅游、培训等形式加强城乡交流,并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的农业体验、手工业销售等相关产业带动当地收入环比增长1.4倍。
携程集团副总裁、携程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李珍妮表示:携程与乡村笔记的合作,是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双向助力,期望通过携程和乡村笔记的平台,帮助促进城乡交流,让城市的孩子爱上乡村,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也帮助更多乡村的孩子来到城市,开拓视野,在未来为乡村振兴建设积累人才储备。
7月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天空湛蓝、群山绿翠、流水婉长,一眼不见尽头;格桑花盛开的草原上,不时可见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追跑嬉戏;见到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村民也会怜爱地投喂一些食物,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相处着……
在海拔39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支岗村,就处在这样一派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景象中。
当地上点年纪的人常说,从前的支岗村却是另一幅画面。冬季取暖、烧火做饭、盖房……这些日常的点滴都离不开木材,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砍树人”。支岗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地沙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索珠乡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护树种树等工作。
“就拿支岗村为例,我们先后在村里设立了57个生态环保岗位,还专门设立了专职护林员岗位,明确了责任分工。护林员每人每年有10150元工资,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身边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对这项政策非常拥护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支岗村所在的索珠乡乡长罗布桑珠说。
47岁的护林员普布次仁感慨地说:“现在啊,咱都不砍柴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灶和电炉嘛。我啊,只想守护好我的15亩林地,走好我每个月25次的巡逻路,看好每一棵树的成长。”
一场夏雨过后的支岗村,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混合香味。另一位“看树人”米玛次仁换上防滑鞋,戴上“专职护林员”红袖标,匆忙吃过早饭后,便骑着摩托车深入雪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这些年,大家都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加上160多个护林员巡山守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我们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米玛次仁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我的愿望就是守好这片森林,守好祖国的秀美山川。”
像米玛次仁这样的护林员,在乃东区、在山南市还有很多很多。“看树人”们穿梭在连绵的雪山和陡峭的山林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西藏的绿水青山、祖国的冰天雪地。
“护林的同时,还得积极造林,让受伤的生态尽快恢复。”索珠乡党委书记徐国茂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安排,近年来索珠乡通过植树造林和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植树造林积极性持续高涨,“看树人”同时也成了“植树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变好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旅游业火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全面提升。
(采写:刘振峰 周璐铭 审核:袁立辉 监制:于波) 【编辑:邵婉云】